2010年底,红木家具行业相当不安静。有趣的是,在每一场风暴的背后,媒体在事件中的地位几乎超过了企业本身。
2010年10月在南宁举行的中国 -东盟博览会报道称,红木家具暴跌了数百倍,立即震惊了整个红木市场。然而,经过多次验证,人们发现暴跌只是一个传说,是一个编辑和导演的网络假新闻。虽然红木价格暴跌的真相引起了轩然大波,但超高的媒体曝光率也使红木真正受欢迎,突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主要媒体的宠儿。
年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曝光了福建部分商家在红木家具中掺入白皮以次充好、牟取暴利的黑幕,这让业内长期以来通过这一 潜规则的企业保持沉默,但也让一直品质过硬、真实的企业感到恶心。中央电视台权威媒体的曝光是强大的,但行业内集体欺诈的潜规则何时得到规范和禁止,取决于相关管理机构的有效规范和监管措施。
央视的曝光引发了红木家具行业的连锁反应,其他媒体纷纷跟进。有一段时间,关于 白皮肤是否被抹黑的争论层出不穷。福建《海峡都市报》在被曝光的重灾区发表了一篇题为《红木含有少量白边的合理性》的文章。谈到央视报道对当地红木企业的影响,央视记者认为暗访有点外行。文章还提到,有网友反映一些红木家具品牌的质量存在问题——虽然只描述了几个字,但却让点名企业之一连天红愤怒,甚至组织车队巡游抗议,要求报纸澄清事实,并在网上发起了据网友介绍的造句大赛,抗议媒体发言缺乏事实依据。
如果消费者想了解消费,媒体监督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声誉很可能会因为媒体发布的缺乏基本判断而被摧毁。红木是被白皮肤抹黑还是被媒体抹黑?红木行业如何摆脱黑白困境?这不仅引起了各方对红木家具市场规则的质疑,也引起了人们对媒体干预方式的反思。
2010年红木相关重大事件回放
红木家具按斤论价
2010年1月,连天宏(福建)家具有限公司提出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红木家具真诚、讨价还价,根据市场上流通的5属8种不同类型的红木的重量确定价格。一方面,它为大多数消费者提供了心理保证,以表明企业降低虚拟高价的诚意;另一方面,它也提高了企业的诚信,促进了产品销售。
红木家具市场未来会像贵金属市场一样走向价格由重量决定的模式吗?各方持不同观点。相关专家认为,红木家具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材料的珍惜上,还包括技术、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因此,按斤论价能否成为未来红木市场的主流销售模式还有待观察。
红木家具打蜡PK上漆
9 今年9月,《连天红揭露红木行业潜规则激怒企业》的报道曾经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对红木家具生产过程的关注。打蜡和油漆一直是红木家具生产的两种不同过程,油漆过程在传统家具生产过程中有自己的重要地位,但该过程对材料本身和家具原始缺陷的掩盖功能被一些现代企业使用,用于欺诈,使油漆过程越来越与商业欺诈有关。与油漆过程相比,打蜡过程不仅让消费者一眼就清楚,看到家具原木的纹理和缺陷,而且维修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暴跌门事件烽烟再次升起
2010 年10月,“红木家具价格暴跌”的信息轰动业内,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传出消息,称红木家具暴跌上百倍,震惊整个红木市场,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广西新闻网一篇于2009年5月5日刊发的文章《“天价”红木家具“蹦极”的背后》,被同一人经过改动以《红木家具遭炒作后泡沫破灭 8000万家具跌百倍》的标题再度发表。并通过多方查证,确定此“暴跌”信息为虚假新闻。“暴跌门”事件从侧面折射了红木市场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
白皮问题导致行业连锁反应
2010年12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白皮抹黑红木家具,引起轩然大波。仙游地区曝光的红木家具企业大量停业整顿。白皮问题目前众说纷纭。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为了保证材料的原有效果,红木家具不可避免地含有少量白皮,所有白皮红木家具都不能单方面定为欺诈和欺诈。但国家明确规定,红木家具配件上的白边总量不得超过配件面积的十分之一,而曝光企业的红木家具则大面积混入白皮,超过国家标准,大大降低了红木家具的美观性、牢固性和使用寿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与此同时,福建《海峡都市报》发表《红木含少量白边合情理》一文,谈及央视报道对当地红木企业造成的影响,同时文中还提到“海都网和本报热线也接到一些网友留言和读者电话,爆出贡品轩、聚仙堂、连天红等多个商户也存在质量问题。”消息一经刊登,被点名企业之一连天红立刻提出强烈抗议,甚至走上街头,抗议《海峡都市报》仅以“据网友说”的方式对企业作出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并曝出这其中原因是因为该报有人向企业“勒索” 不成而故意为之,并表示要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