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几纵几横的道路系统现已完全停止,属于农田保护区的土地已按国土部要求恢复绿化。
刘志宏表示,如果不是土地利用问题,根据原计划,今年将有18家大型陶瓷企业从佛山转移,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刘志宏表示,他们目前的工作一方面是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行相关整改,另一方面是解释和安抚园区陶瓷企业,希望上级部门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园区后续发展的土地需求。
有争议的 陶瓷新政
自2007年佛山掀起“陶瓷新政”开始,就已经给众多曾经独领风骚的佛山陶瓷企业划定了生死大限。
在过去的三年里,环境风暴已成为佛山工业的主线。陶瓷、玻璃、印染、皮革、铝型材等行业已成为重灾区,陶瓷行业是重中之重。
当地陶瓷行业的一些分析人士将佛山禅城(新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非法土地利用问题描述为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最大挫折,而失败后果的直接承担者首先推出了18家已签署的佛山陶瓷企业。据了解,给上述企业带来的损失已达数十亿元。
此外,舆论的焦点还指出,任的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他一直是佛山最具争议的书记。
支持者认为林元和是 的环保书记。2006年10月,林元和上任初期提出青山、绿地、蓝天、碧水项目,多次强调宁愿掉几百亿GDP,我们也应该改善环境。即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林元和仍然坚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不懈地关闭、整改和转移陶瓷企业。截至2009年底,已有500多家双高企业被关闭,其中大部分是产能落后的陶瓷企业。
反对者对林元和的评价也毫不留情。佛山陶瓷行业的一位老板告诉记者,林元和离开佛山时,我们用鞭炮送他。
佛山陶瓷行业的一位知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林元和的新陶瓷政策迫使大量佛山陶瓷企业离开,导致工业空心化。所谓的陶瓷总部经济只是天上画的一块大蛋糕。在大量陶瓷企业关闭的背景下,前陶瓷产业重镇南庄呈现出人走空、经济萧条的现实。
在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老牌陶瓷生产强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些国家的大城市,仍然有高科技、低排放的陶瓷企业。上述人士表示,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具有核心技术和相应产业规模和能力的行业之一。在政府行政力量的领导下,仅仅两三年就基本面目全非。特别令人担忧的是,世界陶瓷建设已被列入佛山十二五。
此外,还有人认为,珠三角水源上游转移,如清远,被称为珠三角后花园。
据了解,佛山陶瓷行业的一些重量级人士最近发表了讲话,对佛山感到沮丧。下一步,他们将把所有的陶瓷企业搬出佛山。
2007年佛山市陶瓷企业400余家,仅余禅城保留25家,南海保留10家。
据佛山当地媒体报道,佛山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表示,90多万亩陶瓷工业园区正在启动,陶瓷工业的蓬勃发展令人担忧。
大多数走出去的企业,或大窑,或原来的高能耗生产模式,那么多企业为二三线城市生产中低档产品,你的竞争力是什么?张奇康质疑这一点。